【網評大賽】永勝六德:讓多民族結晶成為民族團結典范

2024-08-23 23:11:15 閱讀量5345 字數3523

永勝縣六德鄉(xiāng)他留山上居住著一群神秘的他留人,他們自稱“塔潞素”,古代稱“他留夷”,1954 年民族識別時歸為彝族支系。目前共 4273 人,占全鄉(xiāng)人口的 31%,居住在今以雙河、營山、玉水 3 個村委會為核心的他留山。

世代繁衍的他留人孕育出了璀璨神秘的他留文化,成為了夷漢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他留人保留著非遺技藝火草紡織、特色服飾文化、飲食習俗、祖先崇拜與自然崇拜等。位于營山、玉水、雙河三個村委會交接處的他留墳林與他留古城堡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他留古墓群有墓葬16000 余座,記錄在冊有文字和雕刻的墓碑有 6340 余座,其中 3000多座保存完好,墓葬年代自明萬歷年間至民國時期,可以和山東孔林媲美,被譽為“民族文化瑰寶,夷(他留)漢融合結晶”。神秘的他留人不但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他留文化,而且培育出系列高營養(yǎng)、無污染的有機生態(tài)食材,如他留烏骨雞、他留紅米、火草麻布衣、含糖量創(chuàng)吉尼斯紀錄的金秋紅蜜桃、潤肺止咳的他留梨等,他留烏骨雞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保護目錄。火草麻布紡織技藝,是他留人及傈僳族在長期生活實踐中創(chuàng)造并延續(xù)至二十一世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火草麻布衣被央視科教頻道稱為“絕世奇衣”,他留服飾遠在大英博物館、美國博物館、中央民族大學、云南大學等地收藏展示,入選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使六德鄉(xiāng)這珍貴的夷漢結晶成為民族團結典范,近年來,六德鄉(xiāng)堅持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總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文化潤心、和合六德”為主題,全力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工作,鼎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教育引導廣大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全面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推進民族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奮力改善民族區(qū)域民計民生。逐步形成了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局面。唱響了各族兒女團結進步的同心曲。

強化組織保障,繪就民族團結進步“同心圓”堅持黨建引領民族團結進步,切實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六德鄉(xiāng)成立了以黨政主要領導為雙組長,人大主席、黨委副書記為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各中心站所負責人和各村書記、主任為成員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工作領導小組。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實行黨政班子成員包村分片負責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chuàng)建工作責任制,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職能部門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在六德鄉(xiāng)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大力發(fā)展他留梯田油菜花種植,稻田養(yǎng)魚項目,鼓勵他留山上的農戶對庭院、進行升級改造,發(fā)展民宿業(yè)。

六德鄉(xiāng)黨委政府正在努力讓外地的游客來了有地方看、有地方玩,有地方消費,把他留變成“他們留”,把他留山,把整個六德打造成“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xiāng)愁”的地方。他留山的文化旅游正在成為推動鄉(xiāng)村振興,帶領老百姓致富增收的新的增長極。六德鄉(xiāng)探索出了一條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發(fā)展硬實力的鄉(xiāng)村振興新路子。

強化人才培育,凝聚民族團結進步“向心力”六德鄉(xiāng)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打牢思想基礎,把準政治方向,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常態(tài)化機制,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納入年度宣傳思想工作計劃和各級黨員干部培訓課程。同時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為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三會一課”、支部主題黨日、村黨組織干部教育培訓重點內容,以學促魂的方式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強化全體干部對民族理論政策知識的深刻認識。2024 年開展了涉及民族團結進步的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7 次,其中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重要思想 1 期;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法律法規(guī)學習 3 次;知識宣講和教育培訓 4 次。同時成功舉辦多屆他留人原生態(tài)山歌器樂大賽,成功培養(yǎng)出了一批影響深遠巨大的他留鄉(xiāng)土歌手和文藝骨干。大力扶持并確定和授予了 28 名他留文化傳承人?,F有以小三弦、葫蘆苼、嗩吶曲調演奏為主的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1人,以火草麻布紡織技藝為主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2 人,列入麗江市百名工匠 1 人,正在申報的有 2 名??h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50 余名,鄉(xiāng)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30 多名,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已成為他留特色民族文化的活名片,越來越多的他留山群眾選擇為他留文化“代言”。

強化宣傳引導,共譜民族團結進步“和諧曲”六德鄉(xiāng)為擴大他留文化影響力不斷在文化宣傳上下功夫,如拍攝專題片《神秘的他留人部落》;舉辦麗江首屆他留文化節(jié);成立他留民俗文化旅游開發(fā)合作社,在雙河二村開展他留民俗文化旅游接待工作;組織他留人方陣參加 2008 麗江市北京奧運火炬?zhèn)鬟f活動;參與制作了《打跳麗江》大型樂舞碟片中的《他留情歌》節(jié)目;他留人民歌隊將《他留風情》節(jié)目帶到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并兩次在央視熱播。在省文化和旅游廳(原省文化廳)的支持下全力打造的大型樂舞史詩《他留人》參加了第十三屆亞洲藝術節(jié)和全省的第十二屆新劇目展演,反響熱烈,獲得省級金獎。成功舉辦第一屆他留梨花節(jié)暨微電影《他留人》首映儀式。2017年 起,每年農歷六月廿三日均開展“他留粑粑節(jié)”系列文化活動,舉辦“他留粑粑節(jié)”文藝匯演、他留烏骨雞比美大賽、他留火草麻布紡織比賽三大精品活動,每年均吸引來自全縣各個鄉(xiāng)鎮(zhèn)的游客前來觀看。

強化研究保護,搭建民族團結進步“連心橋”六德鄉(xiāng)堅持在研究保護上下功夫,增加對他留特色民族文化的保護力度。建成六德鄉(xiāng)宣傳文化中心暨他留文化研究中心,同時,成立了“永勝縣他留文化研究會”,是他留文化保護傳承、宣傳研究、發(fā)揚開發(fā)方面最具基礎廣泛性最具權威性的學術社團組織。創(chuàng)辦《他留文化》會刊,他留文化工作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43 名他留人榮獲縣級文化傳承人稱號。同時突出基層黨建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作中的引領作用,不斷提升為民服務水平,聚焦“實戰(zhàn)導向、實用有效”目標,以鄉(xiāng)村兩級便民服務中心、綜治中心規(guī)范化建設實體化運行為抓手,高質量推進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各項工作,全面維護轄區(qū)社會穩(wěn)定,著力建設平安六德。通過“四強化、四抓實”(即強化問題導向,抓實突出矛盾風險排查化解;強化多元聯動,抓實命案防控三年攻堅行動;強化多措并舉,抓實特殊群體服務管理專項行動;強化預防為主,抓實打擊整治養(yǎng)老詐騙專項行動),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xiāng)”,群眾問題有人解,群眾辦事有人接,群眾服務有人管,基層社會治理初步實現了“熱情服務、精準管理、科學管控、治理有效”的目標,為建設“美麗、宜居、和諧、文明”新六德打下堅實基礎,為經濟社會發(fā)展營造了安全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

強化示范引領,擦亮民族團結進步“新名片”六德鄉(xiāng)著力打造了他留山小學、民族團結文化廣場、他留民俗博物館、文化廣播服務中心、同心亭等五個示范單位。鄉(xiāng)村兩級聯動,大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和示范戶評選活動,實現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覆蓋。連續(xù) 3 年共投入 300 萬元,分別在華祝白巖子小組、雙河二村小組和玉水營盤小組實施了民族團結示范項目建設,先后投入 1.17 億元進行通村通組道路硬化,水利及飲水工程、產業(yè)發(fā)展配套設施建設,住房、公廁和戶廁興建改造,基礎設施得到有效改善,建設了他留墳林柏油公路項目、邊屯文化博物館分館——他留民俗博物館項目、墳林內部分段石板小路;建設他留墳林集中保護區(qū)圍籬及觀光石板小道延展工程;投資 700 多萬元建設他留墳林及古城堡遺址的消防用水項目;投資 180 余萬建設完成他留大德寺維修工程;投資 300 多萬實施中國傳統(tǒng)村落項目,建成停車場、公共廁所、機耕路、自來水改造鋼管接水、太陽能路燈等工程讓人居環(huán)境得到質的提升,通過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普及性宣傳教育,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了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各民族群眾樹立了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使“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六個相互”等思想觀念更加深入人心,使維護民族團結成為干部群眾的基本價值取向,真正發(fā)揮了“以點帶面,示范引領”的示范帶動作用。

隨著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xiāng)的成功創(chuàng)建,六德鄉(xiāng)探索出了一條“民族團結+文旅融合”發(fā)展的道路,找到了解決山區(qū)民族鄉(xiāng)鎮(zhèn)前行問題的鑰匙,六德的各項事業(yè)發(fā)展愈發(fā)繁榮,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結出了碩果,“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時代主旋律在六德越唱越響。

作者/ 陳春梅(永勝縣六德鄉(xiāng)人民政府 )

編輯/ 秦文靜

終審/ 和麗星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24小時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88-5112277 舉報郵箱:LjrmTS@163.com
版權聲明:麗江網網頁所涉及的任何資料的版權均屬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和資料提供者所有。未經麗江市融媒體中心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麗江網的上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