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麗江】《云南考古史話》后記

2024-11-03 20:46:33 閱讀量12502 字數1302


《云南考古史話》后記


木基元(昆明市)文/圖


寫完《云南考古史話》后,我長松一口氣。

兩年前,承云南民族大學王明東教授相邀,與諸位同好一起接下云南省社科規(guī)劃科普重大項目“云南史話叢書”。對我來說,這既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挑戰(zhàn)。

1979年9月,我考入云南民族學院(現云南民族大學)歷史系。具有深厚學識、知人善任的院長馬曜超前謀劃,格外關注建設、發(fā)展人文學科;系主任王宏道教授協(xié)調上下、廣羅人才,為我們配置最強師資、設置最好課程;根據學生的要求,該系在省內高校中率先開設《云南考古》課程,邀請汪寧生、李昆聲、張增祺、王大道等校內外專家授課,讓我們受益良多。1983年,我畢業(yè)時懷揣教材《云南考古》走上文物考古之路。短短數年間,金沙江麗江段河谷發(fā)現石棺墓和青銅文化遺物、“三江口”征集到東漢時期的蜀郡鐵鍤、永勝縣發(fā)現春秋末期的萬家壩型銅鼓,這些填補了地方歷史文化的空白,我也付出了許多心血。1986年,我的處女作《麗江金沙江河谷石棺葬初探》發(fā)表,隨即被《新華文摘》摘要存目。1990年,我加入中國考古學會。

1993年底,我被調到省城繼續(xù)從事文博工作。雖與考古一線漸行漸遠,但與民族考古學體系越走越近,征集文物、策劃展覽、著書立說成為我的日常。2008年起,云南省社科聯(lián)組織編纂《云南社會科學年鑒》,邀我為考古篇的撰稿人。2024年,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調研滇、藏考古成果,云南省民宗委把相關任務交給我。

?;~案。


接到執(zhí)筆《云南考古史話》的任務后,我以近年來在云嶺大講堂講述的《云南考古70年》為主線設計書稿大綱,翻讀云南省博物館、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諸位師友贈予的專著,及時、準確掌握云南考古新發(fā)現、新研究成果,省去了收集、研究資料之苦,為作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礎。

40多年前,我初涉云南文物考古圈,當時只有省博物館和10個州(市)文管所,從業(yè)人員百人左右,設備簡陋,條件受限。而今,據2023年國家文物局公布的數字,云南省在冊博物館數量已達186個,從業(yè)人員也大幅增長,且有高學歷、多學科、多專業(yè)的人員加盟,各種設備日益精良,考古發(fā)現層出不窮,研究成果目不暇接。在有限的篇幅內能否大體把握云南考古學科發(fā)展的脈絡,展示日新月異的發(fā)現和成果?我實在有些忐忑。為此,在設計篇目時,除了按考古學的時代序列介紹常規(guī)知識外,增加了慢輪制陶、手工造紙、二牛抬杠等發(fā)源于中原、至今還被云南各民族使用的生產技藝作比較研究;增加了兩章:《云南考古的先行者》專門為李家瑞、方國瑜、孫太初、汪寧生、宋兆麟、張增祺、李昆聲等7位先賢立了傳記;《附錄》羅列云南考古大事記、云南考古權威著作和重要文獻目錄。有志于云南考古研究的后學,可以通過所列151本專著、229篇重要文獻為基礎延伸不斷學習,充實提高并實現新的跨越。

感謝云南省社科聯(lián)的關心和信任,讓我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自認為有價值的事情。本書寫作過程中,引用了一批圖文資料,恕不一一列出,在此一并致謝。本書付梓之際,對幫助我完成此書的所有人表示衷心感謝。

本書難免有錯漏之處,望方家批評指正。



編輯:白   浩

校對:錢   磊

二審:和繼賢

終審:郭俊燕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24小時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88-5112277 舉報郵箱:LjrmTS@163.com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掃碼轉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