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革命歷史,緬懷先烈,有助于我們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讓我們到玉龍縣石鼓鎮(zhèn),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洗禮!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zhèn)黨委書記 王琳
石鼓是古代滇藏交通要沖,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現仍是通往康藏的咽喉。《元史.地理志》、《元一統(tǒng)志》記載名為“羅波”或“拉八”(意為虎嘯處或虎族之花)。石鼓人文底蘊深厚,孕育出周南屏、周霖、和瑞堯等一代代有識之士和人文先驅。
1936年,紅二、六軍團在大理鶴慶確定了搶渡金沙江的戰(zhàn)略后,紅二軍團經麗江古城、拉市,取道海西、冷水溝,抵石鼓;紅六軍團經太安、九河,取道白漢場、箐口、望城坡,抵達石鼓。隨即,兩軍團在石鼓至上游巨甸140余里的木瓜寨、木取獨、格子、茨科、巨甸余化達5個主要渡口搶渡金沙江。18000多名紅軍戰(zhàn)士,在金沙江兩岸各族人民積極幫助下,打撈沉船,趕制木筏,28名船工用七只木船,二十幾只木筏晝夜不停地擺渡,僅用四天三夜的時間成功搶渡金沙江。
至此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為中央紅軍北上爭取了時間,是紅軍長征勝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以基本無傷亡的幾率,創(chuàng)造了軍事史上渡江的奇跡。
石鼓紅軍渡江紀念碑
石鼓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長征精神內涵,意義重大,是新時期開展理想信念教育、黨性教育、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資源。紅軍長征紀念館從1983年被云南省政府命名為“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先后被命名為 “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qū)”之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基地”、“中央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等。
石鼓紅色文化資源
紅旗漫卷,金沙水暖,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在石鼓搶渡金沙江,唱響了軍民團結渡大江的勝利凱歌,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石鼓留下彌足珍貴的長征精神。
石鼓人民傳承紅軍精神
緊緊把握紅色文化這一條主線,延伸紅色文化價值鏈。在大同村夯實木瓜寨教學點,以紅色文化為切入點打造沉浸式教育基地,同時結合石鼓紅色旅游線路,發(fā)展“庭院經濟”模式,全村已發(fā)展客棧、農家樂16家,鄉(xiāng)村旅游正在成為大同村發(fā)展強勁的新型產業(yè)。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完整記錄紅軍在金沙江搶渡的史實,吸引全國各地群眾沉浸式體驗紅色文化,被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教育基地,每年接待10萬余人參觀學習,具有較強的紅色教育功能。石鼓紅軍長征過麗江紀念館成為了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養(yǎng)的重要場所,了解祖國燦爛文明,掌握歷史知識的重要課堂。
石鼓鎮(zhèn)每年大概接待外來游客10萬余人次,人員在寒暑假、五一國慶等節(jié)假日較為集中。石鼓景區(qū)內為旅客提供的服務設施分住宿、餐飲、醫(yī)療、商業(yè)、環(huán)衛(wèi)、娛樂等,項目較齊全,旅游餐飲接待能力達1000人次/日,住宿招待能力600人次/日。
石鼓美食及特產
石鼓街天
2023年,石鼓鎮(zhèn)緊緊抓住自然資源的寶地、人文資源的高地、紅色文化的圣地,大力發(fā)展石鼓、大新、大同全域鄉(xiāng)村生態(tài)旅游,以鞏固夯實美麗鄉(xiāng)村為基礎,將一二三產融合到旅游新業(yè)態(tài)布局中,鄉(xiāng)村振興,未來可期!
石鼓景致
滇中引水工程
石鼓蘭花
石鼓殺豬宴
采編:李婧
責編:楊四見
終審:李霞
【法律聲明】除非本單位(麗江市融媒體中心)主動推送或發(fā)表至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任何第三方網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CN和LIJIANGTV.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